来自网友【夜のクイーン】的评论机动奥特曼的原作漫画最早是刚到日本的时候在某个温泉浴场泡温泉的休息室里随手翻到的。虽然之后也没有成为粉丝,现在也不是一有影像化就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所谓原著党。但当时就感觉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作品。非但有容易商品化的机甲,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奥特曼,有很明显的主线剧情。剧情本身很容易影视化。弄得好的话若干年后还可以像漫威一样整合一个奥特曼统合宇宙出来。。。。所以圆谷刚刚启动影视化计划的时候还是很期待的。但没多久就爆出来说是3d动画。。这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哎我去条条大路通罗马你非要选一条翻车概率最大的。。。结果成片真的就是。绕不开失望二字。其实这样可塑性强的作品,完全可以作为奥特曼系列的翻身大作。要么拍特设,花点钱找个好点的特效团队。技术上要求也不高,能到10年前钢铁侠1的水平日本的观众就都闭嘴了。如果没那么多钱,那拍动画片也没问题啊。反正原作本来就是漫画,不存在不适合做2D的问题。而且日本的动画这几年在2D里加一点3D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圆谷要是喜欢3D,可以只在机甲的部分做3D嘛。。。结果好死不死拍亚洲人最不擅长的全3dCG动画。日本这几年做全3d的CG动画,技术层面上也就SE的FF系列能看看。但问题是,人家的特效团队是日本人团队???人家SE(包括后面的哥伦比亚)投入了多少资金才做成那么几部CG动画。圆谷要是能投这些钱那为什么不像我刚刚说的直接拍特设找美国团队做钢铁侠1的特效?而且看制作公司找的是 I.G 就知道没投多少了。看看I.G这几年好评的作品,哪部是靠3DCG火的?然后负责技术的 SOLA DIGITAL ARTS 。。。其实技术是有,但是明显没发力。原因还用问么?当然是资金没到位。。。所以做这种全3d的动画,钱不够东西肯定尴尬,钱够了不如直接拍真人+特效。这种既没合格技术又不想投大钱还想做全3DCG的中途半端的作法,其结果就是,成片的效果跟人家一些二三流的小厂商出品的小成本游戏里的CG差不多效果。甚至有些尴尬的画面还没到二流厂商小成本游戏的CG,只达到即时演算的效果。强行追求动作流畅导致极其不自然,尴尬二字几乎要溢出屏幕。。。。而且还有另外一点,我也不要求出现过的角色全部都由当年的人配音。。但最起码早田进这个角色由黑部进老爷子来配应该不难吧。。他也一把年纪了,档期也不是没有,又不是每集都有的角色,只是配音的话也不存在配不动吧。这也没有????。。。。。。。。。。。话说回来,其实我倒是很提倡尝试新技术。圆谷这种大胆尝试勇气还是要值得鼓励的。但是。。既然是尝试,而且是客观条件有限的束手束脚的尝试,那就没必要拿这种好苗子项目来赌,特别是这种十赌九输的盘,不是么?用自己最不擅长的作法来运营眼下最有希望的项目(之一)。明明圆谷手上能拿来练3d的项目这么多,随便新开一部假面或者奥特曼,或者任意一部特摄玩3d动画都比用这部好吧。。。就希望如果这个机动奥特曼有下一部,能认清现实,放弃这种尴尬的3d特效。好好拍一部正常的特设或者动画。。。如果还有下一部。。。。金輪際スリーディーシージーウルトラマンは御免だ